@Lilyann 傳播學/專欄不定期更新/感謝關注
应该还是这样过吧。
前阵子面试的时候,面试官问我说:看你简历挺丰富的,成绩也还好,你会不会觉得本科仅仅上了一个这个档次的大学有点后悔?
当时时间很紧张,我没怎么考虑就说了,我说:当然不后悔。
事后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,发现其实还是有许多感慨的。
我的本科是所家本地的大学,也算是省内最好的大学了,985,去年被划到了双一流B,我的专业又是这所工科学校的弱势专业,坦白来讲,有些课真的有点水。
不过当时我是满心欢喜的考进这所学校的,高考没怎么发挥好,是它的自主招生把我捞进了这里,尽管一进校就来了还在建的新校区,尽管它有上述各种课程上的行政上的问题,不过起初我真的是报着满腔的热情与好奇来看待周遭的人事物。
毕业了之后回想起来,我觉得大学时光没有虚度的原因并不是我天赋秉异,而在于我仅有的一点点执着与不服输的勇气。
我很喜欢我的专业。尽管课上老师强调了无数次“新闻无学”,我还是很喜欢新闻人的使命与责任感,大一像大家一样,加入了学校的学生组织,不过当大二大三有些同学开始退出时,我还在坚持着,写好每一篇稿件,发出每一篇推送。
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去采访学校里的工作人员,像寝室阿姨,保安叔叔,食堂的叔叔阿姨们,那是我第一次去采访,心里很紧张,没想到的是他们都特别的亲切,跟我们聊天没有丝毫的拘束,而且从那次开始,我才知道原来他们工作何其辛苦,寝室阿姨早上四点多就要起床,晚上常常十一二点还要给晚归的同学开门,食堂的叔叔也是要早起为大家准备早餐......她们笑着跟我们讲述这些工作上的事情时,我心里很感动,我想,我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写好,让大家都知道学校里还有这么多亲切负责的人们,默默地为同学们服务。
大学四年,我写了很多类似的稿件,发在了各种校内平台上,为了平衡学习与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要熬到深夜,不过每次看到评论区有同学的称赞,说“真是有责任心的自媒体”种种,我觉得我做的事虽小,不过还是很有意义的。
让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很多。例如每次考试,我都会认真的复习,做提纲,每次专业课我都会把自己做的笔记背5-6遍,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心安,才算不辜负每一次听课的自己。
大三的时候,我看到学校有与剑桥合作交流的项目,这是第一次学校与英国的名校合作,我很感兴趣于是报了名,那次交流改变了我很多,真的让我看到了在世界著名大学里的学生是怎么样的学习状态,同行的还有其他学校的同学,有一个西交大的研究生姐姐口语特别好,看到她自信满满的在外国人前面做pre的样子,我在心里默默地立flag:我也要学好英语。
那次交流回来之后,我买了雅思书,在课余之间就在做题,自己跑到教学楼没人的走廊里练口语题库,写了五六十篇大作文,后来考到了7分。
再后来呀,因为两三年写了300多篇稿子,加上英语还不错,就去了鹅厂实习,然后也申请上了现在在读的学校。
在读研的过程中,认识了更加优秀的人,被虐的同时也在默默的学习专业知识,一点一滴的提升自己。
起初不适应全英授课与繁重paper任务的我,如今也大致能够做到没什么压力的看外文paper,在本地媒体实习,每天都坚持积累选题热点与前沿理论。一年前那个在台下默默羡慕着别人流利口语的我,现在也能自如的面对全班同学全英做pre、在面试的时候全英分析case了。
我记得当时在写申请材料的时候,我在ps的结尾写了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的英文作为我的座右铭。如果让我总结我的本科时光,这六个字或许就是最好的记录。
每个小小成果的背后,都有无数个默默努力的漫漫夜晚。
所以现在的自己如果回答当时面试官的问题,我会这样答:当然不后悔。虽然我的大学在国内不算顶尖,但是它给了我看到更大的世界的机会,它让我有机会学习喜欢的专业,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,让我飞向欧洲大陆,见证康桥最美丽的黄昏,让我在找实习、申请学习甚至秋招的时候有一个还不错的背书。
它给了我成长,又给我底气让我继续追求更大的世界。
世界很美好,在自己的努力下看过的世界更加美好。
优秀的人很多,我知道我想看而未看的风景也还有很多,所以依旧在星光作伴下,勇敢的朝着目标奔跑着。
我男朋友说过两句话,我觉得十分有道理。
第一句是:牛逼的人往往是说自己做过什么,而不是自己来自哪里。
第二句是我问他人生怎样才能过得幸福,他说:“知足。”
所以啊,如果让我重新上一次大学,我还是会这样度过。
把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最好,把握住自己感兴趣的机遇,这是尽人事。
就算结果有遗憾,如若懂得知足,保持乐观,那么,遗憾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,这是听天命。
谢邀。
Komment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