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Lilyann Zhao

随笔|“你爱大海,我爱过你”明星的土味分手宣言风波

最近两个礼拜网络上热点与“金句”频出,娱乐圈明星的情感挫折伴随着吃瓜群众们的目光,分手宣言更是被网民们玩梗造句:相恋近三年的阚清子与纪凌尘分手大戏轰轰烈烈在微博上点燃三个“爆”之后,被纪凌尘那句乍看文艺细想无厘头的“你爱大海,我爱过你”推向高潮,网友们的创造力再次激发,分手宣言被戏谑成了网络热句。



热点事件推出网络热词/句的case,这并非首例,从一句“爱过”,到“我们”,再到“这样开车会慢一点”,到今天甚是流行的“土味情话”,表情包和“屋里giaogiao”占领微博话语半片天地的背后,是网络热词正在击中焦虑的千禧一代的情绪靶心。


众媒时代的最大特征之一,是传受双方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甚至趋于互换,受众的主体地位提高,使其实现了从被动接收者到主动传播者的转变。权威和严肃不断被消解,网络的普及使得全民娱乐时代的特征冰山渐露,在这个时代背景下,通过网友们的再创造以及一波又一波的自媒体公号借势热点营销,热点词“生生不息”的业态成为社交平台新时尚,人人都想成为KOL,然而手里没有点“沙雕”系列表情包是坐不稳社交的头把交椅的。当段子变成一种套路,坐实了“陈独秀”的身份更能够丰富社交表演的前台呈现。


越“土味”越惹人爱?网友把纪凌尘的分手宣言转成“火星体”挂在网上,有人跑去翻自己落灰的QQ空间,一边辣着眼睛一边津津有味;新《流星花园》的热播,竟然把旧版的主角——大S和言承旭双双带上热搜,渣画质的剧情cut一夜之间风靡了微博和B站,甚至还带红了十年前的《青苹果乐园》,程天野酒吧唱着“点一杯kia啡”在微博首页转了一个礼拜,乍眼一看,满屏的“哈哈哈哈哈”宛如弹幕壮观。


这类“土味”流行语的走红,可以联想到传播学家施拉姆曾提出的一种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,即:选择的或然率=报偿的保证/费力的程度。公式中“报偿的保证”指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的需要的程度。而“费力的程度”则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。


简单来说,这也就意味着满足程度越高,而费力程度越低,则或然率就越大,受众就越容易选择这种媒介或信息。当下受众的一部分信息需求为:不需要太多思考,只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,在这种情况下,获取成本与理解成本都相对较低的“土味”文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。


全媒派将有趣的热点比作“缓解焦虑的瓦尔登湖”,当人们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淹入空虚疲惫或迷茫的时候,“土味”热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“调节阀”或者“情绪解毒剂”,在这个充满“丧”和焦虑的时代,沙雕文化有种治愈人心的神奇力量。而且,非主流的文字或是视频能够让网友们在哈哈一笑的同时,心里难免暗暗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青涩年代,在吹捧“土”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一种对非主流青春别样的缅怀。


1974年,卡茨在其著作《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》中首先提出“使用与满足”理论,该理论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“社会因素十心理因素—媒介期待一一媒介接触—需求满足”的因果连锁过程,提出了“使用与满足”过程的基本模式。现在来看,网络流行语或运用一语相关、或谐音、或调侃形象地表达现实事物,无疑是满足了大众娱乐心理的需求。


在“沙雕”这种土味文化中“放空自己”本无可厚非,只是定要警惕,莫让这种娱乐变成“愚”乐。毕竟,演技太逼真,容易让自己都信。


“娱乐至上”成为流行,“娱乐至死”也不仅仅只是预警,在不断更迭的热点现象转化为“眼球经济”、专注收割流量不停息的如今,为何霸占热搜榜的总是明星轶事?


当一个或某些社会现象被揭露,又能否能够做到并非“昙花一现”般的短暂停留?


米兔、杭州绿城、高考答题卡掉包、崔永元事件......社会热点一浪拍一浪,网友“赶片场式围观”,可惜在窃窃私语之后,总是情绪代替缺场的理性,每次讨论的高开低走之后,只剩一地鸡毛。


全媒派写过一段话:

洞穴人的隐喻,在现代社会不仅没有消失,反而更加具有普世性。拟态环境不断投射着现实的影像,无数的火炬被点燃,人民却难以找到真正的光源所在。

土味文化的走红,让网友们放松压力,降低焦虑,可是也莫让“土味热词”淹没了自己的理智,也莫让无穷无尽的娱乐新闻淹没了本该充分重视的社会陋像。


网络从来就不应该是愚民的乐园。

0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